《编译技术》-凝心聚力炼成果,思政育人讲好课
2004年本教学团队在江贺教授的带领下开始建设《编译技术》课程。2009年在学校教改面上项目支持下探索CDIO模式,实现课程案例系列化、系统化;2010年开始本课程的双语教学;2015年在高教社面向工程教育的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改革项目支持下,设计了基于学习产出的编译技术课程体系;2015年在学校教改重点项目支持下,由徐秀娟牵头建设的第一版《编译原理》在线课程供本校学生使用,已开设两轮;该在线课程也用于校内学历学生。201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支持下,教学团队融入编译技术相关的前沿成果,建设了《编译技术》课程的在线资源,并于2019年在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慕课上线开设课程,目前每年开设春秋两期课程。2020年12月,本课程英文版在学堂在线国际版上线。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课程。
《编译技术》英文版在学堂在线上的主页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编译技术》课程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目标而开设,校内每年430余名学生学习;本课程面向37家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的学生及产业界工程师,适合已经具备程序语言开发能力的学习者。本教学团队将国产芯片和国产编译器相关内容融入课程中,致力于提升课程思政内涵。本课程发挥教学团队的科研优势,充分凝练自身编译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将可重复编译、编译器测试、编译器优化等最新成果融入课程,形成编译技术专题前沿讲座,有效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显著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
1)从程序角度理解编译器构造过程中的经典理论,具备理解从高级语言到低级语言的生成过程的能力。
2)运用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阐明编译器设计过程,具备理解程序编译的过程的能力;
3)通过课堂演示和上机实践掌握编译程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具备应用语法分析、语义分析技术解决编译器前端构造问题的能力;
4)综合利用本课程内容,具备设计与开发小型语言编译器的能力。
《编译技术》课程教学成果:
本课程获批2019年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辽宁省一流课程。课程负责人徐秀娟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本教学团队钻研教学,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教学成果包括:
1、抽象概念容易理解,使得学生学习自主化。
编译技术课程内容相对较难,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本课程内容反映编译技术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基于线上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使得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
2、培养通过抽象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
通过抽象思维方法学习编译器设计方面的问题,展示了理论和工程的结合。基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线下习题和实验部分设置不同难度习题,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3、凝练团队科研成果,编译技术最新进展反哺教学。
本课程发挥教学团队的科研优势,充分凝练自身编译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将可重复编译、编译器测试、编译器优化等最新成果融入课程,形成编译技术专题前沿讲座,有效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显著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4、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国产编译技术融入课堂。
本课程团队继续加强与华为等国产芯片公司的合作,把国产编译器的发展历史和相关进展融合到课程中,思政教育进入计算机核心课程。重点引进华为方舟、华为毕昇等国产编译器相关案例,培养未来社会急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