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二十年·软工学者】担时代使命 育桃李芬芳——一路同行篇

责任编辑: 日期:2021年12月18日 20:56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是全国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经过20年的建设,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已经成为师资配备精良、学术成果丰硕、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流学院,形成了 8个教学系部、7个研究所,拥有专任教师94人、实验教师21人,并集聚了众多优秀人才和行业专家形成了高水平的校企结合、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院的建设成就源于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建设思想。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了软件产业的发展规划。面对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时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的程耿东院士高瞻远瞩的提出建立软件学院,并亲自主持筹建软件学院调研会,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最终于2001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并于同年3月开始招生。2001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始终秉持着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紧密围绕国家及社会需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不断发展壮大,并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师资建设工作。



2003年,学院确立了突出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特色的建设方针,并且专门成立了外语教学部,配备英语和日语教师,结合大连和全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特点强化英语及日语教学,着力培养“外语+软件”复合型人才。

同时,针对学院创业阶段面临的巨大教学压力,学院从知名大学及行业知名企业吸纳专业师资,形成了富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并随着师资规模的扩大和专业方向的细分先后成立了软件工程系和网络工程系。截止2004年8月,专任教师数量已经发展到32人。

随着学院师资规模的增加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日趋成熟,软件学院的建设也开始从以教学为主的创业阶段逐渐步入人才培养和学科科研工作协调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12月,以学院师资队伍研讨会为标志,软件学院明确了面向新发展阶段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努力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具有国际视野、丰富的业界实践经验、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精干的外语教师队伍以及能够适应并主动服务于软件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截至2008年12月,软件学院的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长足发展,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增加至7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及以上教师31人。

2009年,为适应软件行业发展需求,学院进一步提高了师资建设的目标要求,形成了更高标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努力打造一支以学科建设带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协调发展的富于创新、和谐、开放的工程研究型专职教师队伍,并以国内外业界高水平兼职教师为补充的精湛高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为此,软件学院广开渠道,从多方面吸引和争取优秀人才,并自2011年开始重点实施“人才聚集工程”,通过聘请“海天学者”、承接国际会议等多种方式富有成效的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获得新进展,凝聚了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引进了高水平的专职教师,并聘请到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物担任学院兼职教授。

另一方面,学院也非常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教改基金、设立科研团队启动基金、“软件+X”校内支持基金项目、高水平论文奖励基金、支持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外语教师出国进修等多种方式鼓励教师积极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联建研发基地,开展科技攻关积极为教师搭建与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教师工程化能力培养。通过这些强有力举措的实施,学院师资也得到了快速成长,实现了与学院发展阶段转换相适应的同步提升。

到2012年,软件学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五系一部”教学系(部)设置(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嵌入式系统工程系,服务科学与工程系、数字媒体技术系及外语教学部),并下设实验中心和创新实践基地两个课程实践中心。在此基础上,软件学院进一步孕育并于2013年正式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为我校开拓国际化办学新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形成的“两院共建”框架也为2016年正式成立大连理工大学开发区校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软件学院秉承“培养与快速引进并举”原则,全面吸引和打造高精尖一流团队,以特聘教授高文院士和樊邦奎院士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物为牵引,青年学术带头人梯队日趋成熟。截止2021年,软件学院师资队伍具有海外留学及研修经历者占71.3%。学院现有兼职院士2人,教授26人,副教授48人,涌现出国家级、省部级的专家学者与教学名师10余名。

回顾历史,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国家战略,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学科文化建设齐头并进,以师资建设为支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坚决贯彻人才发展战略,面向科学前沿,结合网络通信、数字媒体、信息安全、软件测试等领域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需求,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在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工作中践行高等教育的担当与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