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是开发区校区的建设目标之一,也是教育创新、保证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校区高度重视产学的紧密结合,在办学体制上与业内有影响的企业联合办学,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企业兼职教师、共建专业方向、实践实训、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勇做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者。2015年软件工程专业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中首批申请并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依托工程教育认证,进一步全面梳理了人才培养的闭环系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构建了面向工程教育持续改进体系,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一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引领和示范作用明显。
全方位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为了补充师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案例的不足,通过常态化聘任企业师资,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将企业思维、案例等带给学生,提升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校区与IBM、腾讯、东软、花旗、华为、慧科、SAP等公司的长期合作,每年聘请企业教师40余人,企业根据学院需求定期派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以全职或兼职形式参与教学环节中,包括课堂教学、上机实践、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各个方面,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企业实际应用案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行业知识的高端软件人才,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下,与企业合作,联合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卓越人才培养班。和IBM、花旗软件、上海华钦等多家公司共建大型主机卓越人才培养专业方向;与慧科教育联合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和腾讯合作开办的“大工-腾讯移动互联网卓越班”。全面开启并实施了校企联合卓越人才培养的新篇章,丰富并扩充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的无缝链接,营造健康的软件人才培养生态链。
为了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弥补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缺憾,软件学院自2016级学生开始,从大一全员到东软进行《认识实习》课程,在公司现场进行实战演练,实现对低年级学生工程教育能力训练的全面覆盖。对于高年级学生,积极创造职场工作的真实模拟环境,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由合作企业选派项目经理进校,对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实训,使学生真切体验企业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从企业文化、业务理解、需求分析、设计编码、产品监控、测试验收等全面熟悉软件开发流程,掌握一个成熟项目的开发规范。增强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武装自己的平台。
构建“双创”活动平台,引领学生创新能力
为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自软件学院建立之初便已成立,结合软件专业发展特色和行业发展动态,通过校内外师生、企业、政府等的长期协作、支持与指导,现已发展成为面向整个开发区校区学子开展创业系列活动的重要平台。
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共设有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学生创新工作室(螺丝工作室),4个校企合作创新俱乐部(腾讯、IBM、花旗金融、梦创),5个创新兴趣小组(ACM组、数模组、嵌入式组、物联网与智能车组、创业组)。各个创新创业团体均有独立的活动场所,大家因兴趣走在一起,通过定期开展技术沙龙活动、组团做项目、参加科技竞赛、新老成员互动交流等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校区为学生创业活动,并设立专门的建设经费,支持学生赴外参加高水平科技竞赛,年均支持高水平竞赛活动五十余项;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支持优秀项目上水平、出成果;制定并出台科技竞赛奖励方案,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本科生科技竞赛的指导。而在校区内,面向高、低年级学生开展的科技竞赛等创新创业系列活动更是不胜枚举。
校区将每年的11月份定为“科技文化节”活动月,期间举办有十余项不同技术方向的科技竞赛活动、年度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活动、毕业校友返校交流等活动;每年4月份,面向高水平科技竞赛,开展以大型赛事选拔为主的“极客嘉年华“活动,每年的“极客嘉年华”和“科技文化月”成为引爆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要引擎,逐渐成为了软院“极客”切磋与交流的技术盛宴;不定期开展”创业大讲堂“,邀请创业者现身说法,开展创业分享、交流活动,为在校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和前沿信息分享;不定期邀请优秀毕业校友返校开展专题交流活动,促进新老成员互动和衔接。
协同育人成果显著,科技竞赛佳绩累累
开发区校区一直坚持校企合作,合作育人的理念。取得了众多成绩,如在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2017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函》(教高司函〔2017〕37号)文件,开发区校区李凤岐老师等申报的共计17项获批立项,校区立项数量与质量全国高校信息类学院中均居于前列,两年来,累计获批项目30余项。多年来,和行业领军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多项,为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如2014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软件学院和IBM公司共建主机教育中心,IBM公司向我校捐赠价值上亿的大型主机软硬件设备一套,并捐赠价值100万美元的大数据系列软件,基于此,共建智慧城市与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展开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相关研究。又如基于多年来和华为在多领域开展的多层次合作。2017年,华为ICT学院创新人才中心与我校签署合作协议,捐赠我校价值240万元的硬件设备与240万元的软件,助力我校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相关领域的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另外,建设众多校外高水平实践平台目前和华为、百度、腾讯、花旗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0余家,近三年来,各企业接纳学生毕业实习1000余人,极大地补充了学校实践教学平台资源不足的短板。
基于学院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在传统竞赛上一直保持优势地位,比赛成绩奖次呈上升趋势,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热情高涨,成果显著。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创业方面硕果累累。
2014年至今,学生共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项2378项,4775人次,其中,共获得国际级奖励152项,442人次,国家级奖励554项,1189人次,省级奖励315项,765人次。学院鼓励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师生自主申报项目年均100余项,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比例占全院学生的5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学生团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赛(西安站)和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哈尔滨站)双双摘得金牌。2016年,学生团队在华为“创想杯”校园开发者大赛夺得冠军;学生在IBM大型主机技术应用全国校园大赛连续三年获得冠军;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申报的“CIPPUS创新实践团”获“全国小平团队”称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入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荣获“最佳创意项目”和“我最喜爱的项目”双奖项。
责任编辑:辛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