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我院成功举办信息技术前沿论坛 “自主可控的软件系统:技术与生态” 学术报告会暨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学术研讨会

2025-04-22  点击:[]

4月12-14日,由我院主办的信息技术前沿论坛“自主可控的软件系统:技术与生态”学术报告会暨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开发区校区综合楼报告厅成功召开。本次报告会聚焦自主可控软件系统的前沿技术与生态发展,吸引了来自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参会,共同探讨我国软件产业的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路径。



我院先进工业软件与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任志磊教授致欢迎词。他指出,本次报告会旨在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自主可控软件系统”领域的技术攻坚与生态建设。当前我国软件产业亟需在操作系统、中间件、开发工具链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青年学者应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助力我国软件工程领域的高水平自立自强,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智慧。



会上,参会嘉宾分别就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精彩的报告,并与参会的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国防科技大学陈振邦教授围绕“符号执行驱动的约束求解:进展与挑战”,系统剖析了符号执行技术在软件测试与分析中的应用现状,指出路径空间爆炸与约束求解效率是制约其发展的核心瓶颈。团队通过优化约束求解算法,提出面向复杂场景的动态剪枝策略,为提升软件系统自动化测试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清华大学张超副教授以“机器语言大模型赋能软件自主可控”为主题进行报告,针对二进制代码逆向分析与国产化替代难题,提出基于机器语言大模型(MLM)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MLM驱动的语义恢复与跨平台迁移技术,团队成功实现了闭源软件的国产化适配,为突破技术封锁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东北大学王莹副教授主题为“跨平台生态共建:软件供应链智能迁移技术初探”的报告,聚焦国产操作系统(如LoongArch、RISCV)生态适配问题,探讨大模型赋能的软件迁移技术(LLM For Software Porting)。她指出,跨平台移植需攻克指令集兼容性、依赖库重构等挑战,并提出基于动态分析的智能化迁移框架,为构建自主软件生态提供实践支撑。

我院李晓晨副教授围绕芯片设计工具链的可靠性问题探讨“逻辑综合工具测试”技术,提出多源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测试技术。团队在主流逻辑综合工具中发现了百余个潜在故障,相关成果为我国芯片设计工具的自主化研发与质量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


报告会期间,参会师生就符号执行的工程落地、MLM模型泛化能力、跨平台迁移成本优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自主可控软件系统的技术突破需强化开源协作、标准制定与产业联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会后专家们围绕“海洋智能无人系统的软件与系统评估”、“自主可控的软件系统发展规划”等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本次会议集中展示了我院在自主可控软件系统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体现了学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安全可控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