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我院成功承办2024第十届大数据计算和通信国际会议暨“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论坛

2024-08-24  点击:[]

2024年8月11日,第十届大数据计算和通信国际会议(BIGCOM2024)暨“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论坛在中国大连顺利闭幕。本次会议由我院王雷教授、徐子川教授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谈海生教授共同组织。此外,我校杨鑫教授、齐恒教授、姚琳教授、王洪凯教授、任健康副教授、王浩副教授、夏秋粉副教授、卢炳先老师、任昊哲博士一同参与会议组织工作。此次盛会不仅汇聚了国外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学者以及知名高校及行业领军企业的代表,还成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开放式的国际交流平台,为全球大数据和网络通信领域的研究者及行业精英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向阳教授致开场辞,他指出“本届会议的核心议题紧密围绕大数据技术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问题展开,旨在为大家搭建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发展。

在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美国天普大学吴杰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AAAS Fellow, IEEE Fellow)以题为《Edge-Cloud Networks for Efficient AI/ML Implementations》的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边缘云网络在支持高效AI/ML实施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通过构建边缘云网络,可以实现从大型数据中心到小型物联网设备的广泛连接,从而加速新技术的适应与部署,并优化资源管理,降低延迟,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吴教授还详细阐述了两个核心案例:AI/ML代码从物联网/边缘设备到云端的优化卸载,以及探索网络拓扑和连接以推动高效的去中心化联邦学习。

一群人在看电脑 描述已自动生成

深圳理工大学的潘毅教授(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Fellow)、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公共卫生院院士,国家特聘专家,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演讲《AIGC Empowers Biomedical Applications》则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他首先概述了AIGC和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最新进展,并指出这些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辅助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潘教授也强调了AIGC在专业领域应用时面临的挑战,如准确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潘教授团队开发了针对自闭症的大语言模型知识向量库系统,并探索了AIGC在新药分子设计中的应用,展示了AIGC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阔前景。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南京大学的杨鲲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的演讲《Data-driven Self-evolv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s》则将视角转向了通信网络领域。他结合AIGC和LLM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未来通信网络需要具备的智能化和自适应特性。杨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无线网络和边缘计算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数据驱动的自进化通信网络概念,这一创新理念旨在通过动态调整和优化网络配置,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数据环境,提高通信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群人在台上演讲 描述已自动生成

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论坛中,东北大学的王兴伟教授(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首先分享了关于《数字经济与云际计算》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云际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上海交通大学的吴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介绍了《大小模型端云协同智能计算》的研究进展,为与会者指明了智能计算领域的新方向。鹏城实验室的刘方明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带来了关于《打造基于国产云脑算力的全生命周期大模型与工具集》的精彩演讲,展示了国产云脑算力在推动大模型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厦门大学的肖亮教授(国家重点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分享了《面向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高效无线通信技术》,探讨了无线通信技术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中的应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杨盘隆教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分享了《Earable-based In-ear Acoustic Sensing: From Fine-Grained Activity Recognition To Comprehensive Intelligent Understanding》的前沿研究,其研究聚焦于声学传感的精细活动识别与综合智能理解技术,为我们展示了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熊杰研究员带来了《Exploring the New Sensing Modalities in Wireless Sensing》的前沿分享,该研究聚焦于无线传感领域的新模态与新技术,为我们探索这一领域的前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谢亚雄教授,分享了《Cyclops: A Nanomaterial-based, Battery-Free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Monitoring System inside Contact Lens》的研究成果,为研究眼内压检测系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此次论坛还邀请到了哥廷根大学傅晓明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清华大学李丹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天津大学邱铁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吉林大学王恩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杨松教授、辽宁大学王妍教授参与讨论。与会学者们围绕当前大数据的生成与处理、安全与隐私保护、先进计算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趋势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旨在共同应对大数据与先进计算领域面临的各类挑战,为推动实验室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最后,大会录用38篇前沿研究论文的作者进行了报告。这些论文覆盖了大数据架构与系统、大数据算法、AI在大数据中的应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大数据通信与网络等五大核心议题。论文中,研究者们不仅深入探讨了大数据处理、存储、可视化以及安全隐私保护的最新进展,还展示了组合优化算法、深度学习应用、多模态数据处理技术等创新突破。特别是AI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为医疗、卫星、金融等多个领域带来了进展。同时,会议还聚焦大数据通信与网络,探讨了数据驱动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系统网络架构等前沿课题,为大数据的传输与处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论文作者在大会期间亲自登台,向参会人员作出了精彩的汇报,并对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会议不仅为大数据与通信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宝贵平台,也为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