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相统一】 于红:践行温度教育 做每一名学生的好老师

2017/12/04 校宣传部 杜佳、张翠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向广大教师提出了“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希望广大教师以“四个相统一”为遵循,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王寒松书记在我校第十一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闭幕式上向全校教师发出号召,要求广大教师积极践行“四个相统一”的要求。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做塑造灵魂、导航人生的“大先生”。

为坚持牢牢把握坚决贯彻中央要求,牢牢把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助力我校优良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面向学校各二级党组织征集符合上述“四个相统一”要求的一线教师,并开设【坚持四个相统一】专栏,陆续推出先进教师典型事迹,激发广大教师以兴校强国为使命,以“四个相统一”为遵循,将教书育人的职责融入血脉,为学校建设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软件学院于红老师2003年来到大工,2004年开发区校区正式启用时,于老师和软件学院一起搬到开发区校区,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三个年头。开发区校区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于老师也从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蜕变为教师队伍里的中坚力量,用于红老师的话来说:“我和软件学院一起经历了成长。”

我们不能成为他们的拐杖,而要为他们指明方向。”

从学院建设初期到蓬勃发展的今天,于红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只增不减。于老师所授专业课《数据结构与算法》前后内容连贯性强,但由于课程本身有一定难度,常常有学生因为基础不牢而难以完成正常进度下规定的课堂任务。在课堂上,于老师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合理的目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于老师引导他们横向比较,向更优秀的同学学习,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她强调每个学生纵向进展的成长与进步,于老师经常说:“学生都是好学生,在他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推一把,就能让他们重新找回信心。”于老师一直沿袭着自己的方式,用温暖的关怀、渊博的知识和永不磨灭的教学热情为每一位学生指明道路,指引方向。在一次次的经验中于老师总结道:“随着学生自信心的逐渐提升,他们就会对专业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后续的学习过程也会进行地更顺利。”

“因材施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一句话。于红老师将自己对于学生和讲台的热爱注入到了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到对整体教学思路的掌控,小到课程设计中学生项目团队的成员组建,于红老师本着“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的原则,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亲自调整学生队伍成员,项目结束后,无论学生本身水平高低,都能有所收获。于老师坚定地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专业老师要及时介入。我们不能成为他们的拐杖,要为他们指明方向。”

最让于老师感动的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学业或事业小有成就之时发来的消息,“在他们离开学校之后,还愿意告诉我他们现在的情况,还能记得我曾经教过的课,这就是他们对我教学工作的认可。”

注重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改革步履不停

与软件学院一同成长的于老师在自己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积极参与了学院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见证了软件学院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华丽蜕变。

软件学院建设初期《面向对象方法与C++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类课程采取大班授课、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实践滞后性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学习难度,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为此,于红老师和课程团队将其调整为小班机房实践课,当堂练习,当堂校正,循序渐进,从而保证每一堂课都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强调线上线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面对学生提出的优质算法,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咱们再早出生十几年,这些专利就是我们的了。”

除此之外,于红老师始终坚持阶段性地让大一、大二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一份相对完整的作业,比如开发手机APP、独立设计银行排队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一方面让学生学有所用,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实现自己的“小目标”,认识到专业的前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为进一步完善授课体系,提高授课水平,软件学院积极与企业沟通、接收用人单位反馈,不断改进教学计划。于老师和团队广泛吸取卡纳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相关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团队设计出适用于软件工程专业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践案例,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推进党支部建设接地气 做学生喜爱的引路人

于红老师作为软件学院专业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认真组织党员生活会,积极带领党员创新支部工作,设计了“以专业为纽带,携本科生党支部,创新师生支部共建载体”、“整合师生资源、深入推进师生支部共建”、“认真贯彻两学一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创新立项,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效果。

对于本专业学业困难的学生,于红老师提出教师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对接,借助学生办公室及各位辅导员老师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指导。几年来,教师与本科生的对接模式从“一对多”到“一对二”,既保证了对接质量,又将教师的工作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这些形式的支部共建,一方面促进了支部教工党员向“专业导师+政治导师”方向转型,把“教书”和“育人”有机融合,向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较强、道德品质高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迈进,增加教工党支部的新鲜力量,规范教工党支部的工作,激励教工党员的师德师风建设,促使党支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沟通和联系,学生也从教工身上学到更多知识、学会科研方法、获得人生智慧,提升学生党员的党员修养,促进学生党员对专业的理解。学生可以跟随教师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对自身专业的理解,学习教师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方法。

于红老师强调说:“我们对于学生的帮扶作用,可能就在于帮他们打开了一扇门。做这件事的初衷并不是想要争取什么荣誉,而是想从专业支部的角度,发挥一些实际的功能,让支部工作更接地气,更务实,能真正的帮到学生就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如果说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有温度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将是无限的。十三年来,于红老师始终如一,保有着对学生、对工作的热爱,为每一位学生打开通向知识的大门,,不忘初心,践行温度教育,坚持做每一位学生的好老师,这正是于老师走上讲台那天起的初衷,也将是她执教生涯中不变的追求。

个人介绍:

于红,软件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开发区校区教学督导组组长,软件学院专业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高维数据聚类、Web数据挖掘、移动应用推荐领域的研究。出版教材2部,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1门国家级MOOC课程建设;多次被聘为“大连理工大学本科课程示范教师”。

 责任编辑:辛永亮

上一条:我院团队和电信学部团队科技助力獐子岛大雪海参采捕节 下一条:软件工程学科四项机器学习研究成果被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AAAI同时录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