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思政,“育”课程,让课程思政建设有温度有力量

2020年06月30日  点击:[]

——记《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课程思政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要求,响应大连理工大学课程思政要求,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推进“课堂革命”,软件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第二届教学创新大赛,本次大赛软件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赖晓晨老师的参赛课程《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拔得头筹,喜获个人特等奖。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教育工程,也是一项战略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专业课教学中不能没有“德”育,不能没有思想政治的内容。各门课程都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

正如赖晓晨老师在《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课程大赛的报告中指出:“以“一体两翼”的内容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组织形式,“一致对准”的教学理念,做有温度的课程思政建设。”

他从三点出发,完美阐述“三位一体”的温度表现。第一点阐述来自社会的温度。紧扣大纲要求,引入学科前沿,全方位展开课程思政。依托工程认证能力指标中的职业规范,培养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国家意识,激发爱国精神和奉献社会的热情,传递正能量;第二点阐述来自课程的温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呈现课程思政设计的体系化出发,设计三位一体的系统化课程组织方式,加强了实践教学和时事教学的比重,提高隐性知识传授比例;第三点阐述来自教师的温度。从人才培养出发,突出学生的中心位置,通过师生共建来提升学生的认识格局,注重问题引导,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表述形式。

该课程采用“一体两翼”的内容设计方法,以中国故事和核心理论共同搭建课程思政目标体系。赖老师用与专业知识脉络相关的17个中国故事为学生讲述大国工匠、文化自信、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爱国热情以及大工情怀,传递温度;他为学生普及物质观、实践观、认识论、历史观等核心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进行演绎,结合计算机系统和疫情控制的共同特点寓教于学。

“一体两翼”的内容设计与“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组织形式,搭载基于布鲁姆模型的层次教学策略,挖掘课程思政的现实指导意义,实现教学大纲对于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在4次的调查问卷中,最终96.6%的学生对《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课程思政效果持肯定态度,在中国大学MOOC得到学生满分评价。此外,该门课程在爱国教育、人格塑造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课程需要承载思政、思政需要寓于课程。《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这门课程做到了“载”思政,“育”课程,深化了课程思政建设,让课程变活变得有温度,通过在专业课中深挖思政内核,将二者无缝融合,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以正能量启迪,做到了思路有突破、模式有创新、方法能落地、经验可推广,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围绕主流价值观塑造,他提出的 “一致对准”教学理念,与“一体两翼”的内容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组织形式三者有机融合,创新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为课程建设注入“灵魂”,为课堂教学增加“活力”,符合教育部的最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实现育人功能最大化!

此外,应对疫情防控的线上教学,赖晓晨老师精心优化了线上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翻转课堂改革优势,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让课程思政有温度有力量的理念,获得了我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

软件学院一直注重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多维度的育人探索,近年来涌现出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学院将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总结优秀课程的教师先进经验,并将相关的创新成果进行巩固,形成长效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将管理学理论、学术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得每一门课程有温度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

上一条:对接产业前沿,注重教学实效 下一条:匠“线上课堂”,旺“求知火焰”-软件学院疫情防控线上教学之路

关闭